(禁毒相关的知识和法律法规)禁毒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问答题
当前,毒品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禁毒行动刻不容缓。以下是学习边肖整理的禁毒法律法规问答,供大家参考和了解!
问:1。《禁毒法》是如何规定公民依法禁毒的责任和义务的?
答:《禁毒法》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
问:2。禁毒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预防和惩治毒品犯罪,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问:3。禁毒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预防和惩治毒品犯罪,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问:4。《禁毒法》中所指的毒品有哪些?
答: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_ _)、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问:5。中国的禁毒政策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禁种、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问:6。学校对禁毒宣传教育有什么要求?
答:《禁毒法》第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问:7。强制隔离戒毒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吸毒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被强制隔离戒毒: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问:8。强制隔离戒毒是什么单位决定的?
答: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
问:9。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是多久?
答:2年,根据诊断评估,可以提前一年,也可以延长一年。
问:10。《禁毒法》规定什么情况下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答:下列行为不构成犯罪: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二)非法持有毒品的;(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或者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种苗的;(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六)强迫、引诱、教唆或者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禁毒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1-20】Q:1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数量达到多少,应当处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答: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
问:12。种植罂粟和大麻的人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
答: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种植三千株以上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强制铲除、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13。各级政府如何确保禁毒?
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并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禁毒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保护举报人,对举报有功人员和在禁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者进行指导和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问:14。各部门通过什么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答:工会、共青团、妇联要根据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面向社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问:15。公共场所如何进行禁毒宣传?
答: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宾馆、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预防措施,防止毒品犯罪在本场所发生。
问:16。单位、基层组织和家庭如何履行禁毒宣传和预防措施的义务?
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预防措施。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从事其他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
问:17。赌场是如何履行禁毒职责的?
答:娱乐场所要建立巡逻制度。如发现娱乐场所有非法毒品活动,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问:18。《禁毒法》中“禁种、禁种、禁贩、禁吸”的规定是什么?
(1)在“禁种”方面,明确规定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他有关组织和人员负有禁种责任。
(2)在“禁止”方面,强调禁止制毒者非法传授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配方和制造方法,及时处理公民对非法制毒活动的举报,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和使用者实施监管,实行行政许可和定期检查制度,当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时,立即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
(3)在“禁止贩卖”方面,主要规定禁止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境以及非法交易。公安机关要在边境、边境线和人员复杂的场所开展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在娱乐场所建立检查和报告制度。
(四)“禁止吸烟”方面,要求加强禁毒宣传教育,防止吸毒,重点是禁止非法持有毒品或者介绍、提供毒品给他人,禁止窝藏、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对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对吸毒成瘾严重且难以通过社区戒毒脱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问:19。《禁毒法》规定什么情况下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答:下列行为不构成犯罪: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2)非法持有毒品。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或者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种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或者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问:20。吸食、注射、介绍毒品不构成犯罪的,有哪些治安处罚?
答: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也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禁毒法律法规知识问答【21-30】Q:2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数量达到多少,应当处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答:鸦片一公斤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
问:22。根据我国《禁毒法》,吸毒人员应该在哪里接受社区戒毒?
答:戒毒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社区进行;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问:23。根据我国《禁毒法》,强制隔离戒毒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禁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成瘾严重且难以通过社区戒毒脱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q,24。根据我国《禁毒法》,戒毒制度有哪些?
答:戒毒工作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采取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等多种措施。建立兼具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功能的工作体系。
问:25。制定禁毒法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禁毒法》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首先是“专群结合”原则。禁毒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禁毒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专门机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还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二是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原则。毒品很容易被清除,所以需要加强预防工作。要动员全社会加强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预防措施,特别是防止青少年涉毒,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惩治力度,使禁毒工作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三是教育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吸毒者既是罪犯,也是病人和受害者。吸毒者应该受到惩罚,但也应该受到教育和治疗。因此,要大力推广社会帮教与强制隔离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引导吸毒人员在社会生活状态下戒毒,切实巩固戒毒成果。
问:公安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吸毒人员采取强制隔离?
答:《禁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问:27。容留他人吸毒、注射毒品或者介绍毒品出售的,应当如何处罚?
答:《禁毒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毒品出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问:28。如何处罚吸食、注射毒品的人?
答:《禁毒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问:29。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处罚是什么?
答: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问:30。如何处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人?
答:《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猜猜你有兴趣:
1.2017年青少年禁毒知识试题及答案
2.2017法律知识问答
3.禁毒安全知识竞赛问答
4.网上禁毒知识竞赛问答
5.中小学禁毒知识竞赛问答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